服務熱線
13774341217
在顯微鏡的發展過程中,相差鏡觀察法的發明是近代顯微鏡技術中的重要成就。我們知道,人眼只能區分光波的波長(顏色)和振幅(亮度)。對于無色透明的生物標本,當光線通過時,波長和振幅變化不大,在明場觀察時很難觀察到標本。
相差顯微鏡利用被觀察物體的光程差值進行觀察,也就是利用光的干涉現象,將人眼不可分辨的相差變為可分辨的振幅差,即使無色透明的物質也可以清晰可見。這大大便利了活體細胞的觀察,因此相差鏡觀察廣泛應用于倒置顯微鏡中。
相差顯微鏡的基本原理是把透過標本的可見光的光程差變成振幅差,從而提高了各種結構間的對比度,使各種結構變得清晰可見。光線透過標本后發生折射,偏離了原來的光路,同時被延遲了1/4λ(波長),如果再增加或減少1/4λ,則光程差變為1/2λ,兩束光合軸后干涉加強,振幅增大或者減少,提高反差。在結構上,相差顯微鏡又不同于普通光學顯微鏡,具有兩個特殊之處:
?A+相板:將直射光推遲1/4λ,兩組光波和軸后光波相加,振幅加大,標本結構比周圍介質更加明亮,形成亮反差(或稱負反差)。
?B+相板:將衍射光推遲1/4λ,兩組光波和軸后光波相減,振幅變小,形成暗反差(或稱正反差),結構比周圍介質更暗。
上一篇:尼康生物顯微鏡技術和工藝應運而生
下一篇: 如何更好地使用奧林巴斯倒置顯微鏡
掃一掃 微信咨詢
© 2020 上海維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:滬ICP備11001991號-2 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陸 sitemap.xml